转自:扬子晚报
外形类似咖啡馆室外常见的大号遮阳伞,功能却很硬核,通过AI交互可以实现购物、打车、远程问诊等各种功能,也许要不了多久,这种特殊的智能伞就能出现在各个社区,为居民提供便利……而将这一美好“场景”变为现实的,正是南京市场景创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。有进入市场的需求,却没落脚点;有潜在场景,但缺乏策划和资源……这些问题让不少企业感到头疼,而如今,这家公司正在破解这些困局。
这种智能伞使用高效太阳能发电材料,因此不需要另外接电。如果使用者平时步行较多,还可以通过积分兑换相应物品或服务,以传递低碳理念。目前,南京场景公司正为该产品对接落地资源,包括社区和文旅项目等,“将来还有可能联系技术企业共同参与策划,进一步丰富该产品的民生服务场景。”
去年国庆期间,一辆印有“巴士食光”的大巴车来到中山码头,车上是各种南京特色文创产品和小吃,不少游客纷纷挑选购买心仪的纪念品,这辆大巴车也成为“网红打卡点”。该项目是由南京公共交通(集团)有限公司联合南京场景公司策划,通过华润集团与南京公交携手合作,打造出“公交+商超”消费新场景,并在此后以不同的形式继续服务市民。
“‘场景’概念起源于戏剧。通俗地说,我们公司所做的,就是对一些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服务,主动为其策划应用环境,实现它们的落地转化。同时,通过市场化促进技术、产品的迭代升级,从而实现产业的快速增长。”该公司场景发展部负责人张瑞环介绍,南京场景公司成立于2024年6月,负责整合全市场景资源、集聚场景发展要素,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、创新产品应用和创新头部企业引入。公司不单是进行简单的技术嫁接,更是对整个场景进行策划和打造,对接包括政府侧在内的各方资源,将产品匹配至最适合的场景中。
目前,南京场景公司发力的主要领域为AI和人工智能、机器人,以及低空经济。此外,生物医药也是该公司目前重点尝试对接的领域。
据了解,今年以来,该公司已举办多场“场景宁客厅”活动,其中仅“智领未来·数创无限”一场就吸引了行业精英、技术专家、在宁院校学者及企业科技人员等100余人参加,共同探讨AI赋能产业新生态,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目前已启动基金运作,首期资金到位2亿元,目前储备项目超30个,已正式立项4个,拟通过基金投资撬动一批项目投资,打造一批智慧城市、工业机器人等城市级场景IP。下一步,该公司将继续主动对接,做好场景策划服务,打造南京市数字文旅及绿色、低碳新消费标杆场景,助力产业升级。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万承源
校对盛媛媛